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今天(11月4日)下午,第138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落下帷幕。本屆廣交會境外采購商到會數量首次突破30萬人,全球合作伙伴增至110個國家和地區227家工商機構。作為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展品種類最全、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展會,廣交會已成為許多參展商、采購商每半年必回一次的“家”。那么,本屆廣交會有哪些新變化?作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又透露出中國外貿哪些新風向呢?

題材煥新、企業煥強、產品煥智是很多境外采購商對剛剛結束的第138屆廣交會最大的感受。這屆廣交會,從先進制造到綠色家居再到日常生活好物都聚攏起超高人氣,到會頭部采購商數量創下新高。
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王志華:“廣交會‘客似云來’,是全球客商用腳投票的結果,體現了全球工商界對中國產品的信賴、對中國企業的認可。”
尼羅斯是阿聯酋最大零售巨頭中國義烏區的常駐董事,一年兩次的廣交會對他來說是最忙碌的日子,因為這里是集團最重要的采買場所。

尼羅斯是有著22年參展經驗的老廣交。這些年,他和伙伴們在廣交會上收獲了不少合作多年的供應商,也把無數好物帶回中東。
讓境外采購商找到質優價好的產品是廣交會很重要的吸引力。這幾年不斷豐富的品類、讓人眼前一亮的新品,讓尼羅斯所在的集團持續增加在廣交會的訂單,今年也不例外。

這五年,廣交會外貿商品不斷提質增新,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頭部企業采購商前來。一方面,他們不斷加碼對中國外貿商品的投資,選取中國好物銷往全球;另一方面,也把國外的需求和趨勢帶到展會,更好地鏈接采購企業和參展企業。

李偉淼在廣交會采購的最后一天,隨著消費年輕化趨勢的增長,這次來廣交會,他想找一些有設計感、可以提供情緒價值的實用產品。
李偉淼是意大利規模最大連鎖超市集團香港采購辦事處的采購經理,負責家居用品的采購。這幾年,不管海外市場有著怎樣的流行趨勢,李偉淼都能在廣交會找到滿足集團需求的產品,中國外貿企業的超強執行力也讓他持續看好中國市場。去年,他所在的集團高層進行人事調整,李偉淼所在的香港辦事處特別安排了行程,讓新上任的管理層成員到廣交會、到供應商的工廠走走看看。

“十四五”這五年,廣交會到會境外采購商數量持續攀升,從133屆的12.9萬增加至第138屆的31.1萬。結構也更加優化,發達經濟體普遍增長,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表現亮眼。頭部采購商量質齊升,數量從102家增加到406家。
王志華:“這些數據不僅展示了廣交會的蓬勃生機,更生動詮釋了中國外貿的強大韌性和全球采購商對中國經濟的堅定信心。”

境外采購商數量持續攀升的背后,源于廣交會與企業轉型的雙重驅動。展會上,不斷更新的題材與展區匯聚了代表中國新質生產力的前沿產品;展臺后,中國外貿企業正通過向“新”、向“智”、向“綠”的轉型升級與創新引領,牢牢抓住全球采購商的目光與需求。

用再生紙做成的筆記本、原材料可降解的中性筆,在廣交會三期,一家傳統文具頭部企業的綠色產品吸引很多采購商駐足。其實在這屆展會,他們家的明星產品并不只是傳統文具,還有企業跨界創新帶來的AI產品。
一款貼在手機背后就可以實時翻譯的便攜式翻譯機,讓企業一期小小的展位里擠滿了人。從“文具展”跨到“科技展”,可以說是從0到1的突破。創新的底氣,來自企業找到的AI落地新場景。

本屆展會上,像這樣勇于跨界創新的外貿企業比比皆是。這五年,向“新”、向“智”、向“綠”已經成為中國外貿企業的鮮明趨勢,它們不僅順應技術進步的浪潮,也敏銳捕捉著全球市場的風向變化。
在持續做強產品競爭力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注重自主品牌的打造,逐步在國際舞臺上實現從“跟隨者”到“引領者”的角色蛻變。

在展會現場,記者注意到在一家戶外品牌店,坐滿了洽談的采購商,參展商給客戶介紹產品時,也能吸引到很多路過的人圍觀。一名采購商路過時被產品的設計和質量所吸引,詳細了解產品后,已經開始和企業溝通報價。
這家戶外家具的產品現在已經銷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海外高端市場有著不小的知名度。就在幾年前,他們還只是為國外做代工的貼牌工廠,沒有自己的技術,訂單也十分不穩定。2017年,企業的負責人下定決心打造自己的品牌。
靠著獨特的設計和過硬的質量,這個品牌率先在歐洲打開市場。通過廣交會這個重要的平臺,企業不斷提升自己的曝光率和知名度。近幾年,隨著更多國家采購商的到來,企業也敲開越來越多新興市場的大門。

“十四五”這五年,廣交會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從近30萬件增長至近110萬件,展示的新產品從第134屆的70萬件增長至第138屆的超100萬件,綠色低碳產品從40多萬件增長至108萬件。
王志華:“廣交會上產品更新、更綠,反映出廣大外貿企業主動識變、應變、求變,積極提升自身競爭力。過去五年,外貿企業普遍更加重視研發創新、知識產權保護、自主品牌建設,體現了我國外貿加快形成以質量、品牌、技術、服務為核心的競爭新優勢。”
廣交會上,參展企業與采購商密集握手成交的背后,離不開一個團體的默默支持,就是各省市的交易團。

每天早上9點左右,山東交易團的副團長王巖準時開始一天的工作。這屆廣交會,山東的展位數和企業參展數量都創下新高,高興之余,也意味著要付出更多。第一次來參展的企業仍然是他最惦記的,進了展廳先直奔這里。一些經驗雖然在企業參展之前已經培訓過,為了幫企業促成訂單還要不斷叮囑。走到老廣交,得知企業為客戶帶來的贈品意外被采購商下了很多訂單,王巖也即時給出建議。
日行兩萬步,為企業解難紓困,提建議做提醒,這是交易團的工作日常。為了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國際市場,交易團還把服務從展會現場延伸到展會外。
每期展會的第三天晚上,交易團都會找當期的企業代表座談,了解情況和訴求,為明年的貿易趨勢和后續的政策制定做準備。
過去5年,隨著外貿形勢的變化,廣交會在不斷改革創新,交易團的職能也在發生著改變。

山東省交易團副團長王巖:“現在全面轉向服務型交易團,利用好廣交會這個平臺促進成交,幫助企業結交更多客戶,這是我們交易團的第一要務。”
作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廣交會的火熱,進一步證明了中國企業響應全球市場需求變化的能力,也盡顯了中國外貿的轉型活力。

王志華:“如今,‘中國制造’加速向‘中國創造’轉型,許多產品由‘迎合’國際市場需求變為‘引領’市場需求。廣交會的火熱,正是因為其搭建了展客商交流互鑒、合作共贏的平臺,讓國內外的企業都能從中受益,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將努力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為全球貿易注入更多穩定性力量。”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貿易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廣交會的火熱,一方面說明,中國制造向“智造”不斷躍升,中國好物圈粉全球采購商;同時也從一個側面表明全球工商界對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期盼。透過廣交會,我們看到中國外貿向“新”、向“智”、向“綠”的活力。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我們有信心,更有底氣繼續推動中國外貿實現穩量提質,以自身的確定性為全球貿易注入更多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