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訊(記者馬春陽)截至10月31日,滬市上市公司完成2025年三季報披露。數據顯示,隨著宏觀政策發力顯效,滬市上市公司頂住壓力,經營業績實現同比、環比雙增長,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2025年前三季度,滬市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7.58萬億元,同比微增;實現凈利潤3.79萬億元,同比增長4.5%;扣非后凈利潤3.65萬億元,同比增長5.5%。
科創板公司穩健發展。除中芯國際等4家多地上市紅籌公司預計于11月披露三季報外,其余588家科創板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01萬億元,同比增長6.6%,自開板以來實現連續增長,研發強度中位數達12.4%,多個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其中,科創成長層未盈利企業發展勢頭喜人,33家已披露三季報的公司在增收縮虧的同時,繼續加大研發投入,營收同比增長35.1%,凈利潤同比減虧45.4%,研發強度中位數達到44.3%。
新質生產力成為推動業績增長的重要動能。現代產業體系加速形成,高技術行業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服務業合計研發投入2296億元,同比增長9%。高研發投入驅動營收、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0%、19%,貢獻利潤占比提升3.4個百分點。其中,AI驅動半導體產業浪潮,芯片設計、半導體設備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82%、25%;國產算力獲得市場認可,寒武紀營收增長24倍,海光信息營收增長55%;具身智能與人工智能雙向驅動迭代,鳴志電器、奧比中光等核心部件公司凈利潤均同比增長。
民營企業增速逐季走高。前三季度,民營企業營收、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4.5%、10.0%。分季度看,一季度至三季度凈利潤增速分別為0.4%、12.3%、17.2%。三季度增速環比提升4.9個百分點,增長勢頭尤為明顯。實體企業造血能力進一步增強,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2.37萬億元,同比增長14.6%,經營現金流與凈利潤比值增長至1.5倍,其中,民營實體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增速較整體高出10.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