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加強重點領域國家安全能力建設,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會治理體系。
公共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健康發展。四川省瀘州市應急管理局局長李華桂認為,基層是安全風險、自然災害防范的“末梢神經”;加強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固本之策,是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李華桂表示,針對當地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的嚴峻形勢,近年來,瀘州市積極破解基層應急管理體制機制不完善、資源力量不夠整合、支撐保障不夠有力等問題,實現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有機構、有機制、有力量、有預案、有平臺、有保障。目前,瀘州市126個鄉鎮(街道)全部單設應急管理辦公室。整合22個部門5億余條信息數據,建成應急管理綜合信息平臺,實現省、市、縣、鄉及指揮現場平臺共用、數據互通、資源共享。
李華桂表示,“十五五”時期,瀘州市將進一步推動應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關口前移,切實提升基層應急管理組織指揮能力、風險防范能力、隊伍實戰能力、應急處置能力、支撐保障能力,筑牢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經濟日報記者 常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