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辦近期印發《關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鼓勵依法利用工業廠房、商業用房、倉儲用房等打造體育運動空間。這些政策意在通過多元方式豐富體育場地供給,拓展體育消費需求,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優化體育資源存量,提高公共服務能力。梳理公園綠地、舊廠房、橋下空間等“沉睡資源”,將閑置廠房和用地因地制宜改造成各類體育場所,實現土地資源集約高效利用。加大公共體育場館、校園體育場地免費和低收費開放力度,鼓勵經營性體育場館的公益性開放,通過統一改造、智慧管理等,適應群眾消費新需求。
擴大體育資源增量,補齊健身供給短板。將健身空間的開拓建設與城鎮化改造同步規劃,融入城市更新、公園綠地建設之中。鼓勵社會資本投入,按照“15分鐘健身圈”要求改善公共體育設施布局。探索建立智慧體育平臺,提供場地預約、賽事查詢等服務,更好滿足群眾消費新期待。
拓展體育消費場景,提升精細化運營水平。放大賽事效應,積極發展“體育+旅游”新模式。轉化自然資源優勢,在山水資源富集地區,發展露營、騎行、溯溪等戶外項目,培育體育消費新熱點。推動體育與城市各類空間、各消費場景以及數字技術融合,形成體育消費鏈條,進一步釋放群眾體育消費潛力。(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向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