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嫦娥”奔月、“神舟”飛天、“天宮”遨游,到智慧城市、工程進度實時觀測,再到手機通信、無人機配送,當前,一個萬億級的市場正在加速形成,它就是空天信息產業。
空天信息產業包括哪些領域?我國如何打造空天信息產業鏈?空天信息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在哪里?
什么是空天信息產業?包括哪些領域?
空天信息產業,是指運用航天器(如衛星、火箭、探測器等)和空間基礎設施,收集、處理、分析來自地球及太空的數據,并提供多樣化服務的新興產業,涵蓋商業航天、深空探測、衛星應用等領域。
空天信息的產業鏈包括:
上游的火箭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地面設備制造;
中游的衛星運營;
下游的數據應用。
近年來,在商業航天熱潮的推動下,空天信息產業已成為全球新的產業增長點。而我國的空天信息產業不僅在技術上取得了突破,還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在重慶,空天信息產業早在“十四五”規劃就被列為未來產業集群之首,2024年,聚集上下游企業就超過220家。
“集裝箱”發射平臺
實現火箭拎箱即發
發射一枚火箭,從準備到升空最快需要多長時間嗎?
重慶一家科技企業給出的答案是:30分鐘。它是國內首家民營火箭牌照持有企業,主要為商業公司發射小衛星和智能小型運載火箭。

這個十分普通的藍色長條形集裝箱,就是他們最新的研發產品——“集裝箱”發射平臺。隨著工作人員按下“一鍵起豎”鍵,內部隱藏的火箭逐漸顯露真容。相比傳統液體燃料火箭發射7—15天的周期,集裝箱發射平臺可以實現“30分鐘拎箱就發”的智能快速響應。在山火、地震等救援中,可以快速完成災區通信衛星部署。

零壹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 陳江瀾:我們這款火箭采用固體動力,所以它可以滿足快速響應的發射需求,不需要臨到發射再去加注燃料,非常方便轉運。
空天信息產業
從“天邊”到“身邊”
當前,我國衛星互聯網建設已上升至國家戰略性工程,預計將在未來十年內發射上萬顆衛星。

廣袤的宇宙孕育著無限商機,向天空要發展?這不是開玩笑,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僅重慶空天信息產業關聯產值就達到300億元。空天信息產業的蓬勃發展,正不斷孕育新經濟形態、拓展新應用場景,這個“高大上”的產業,其實已經從“天邊”走到了我們“身邊”。

位于重慶渝北區的北斗智聯科技有限公司,正以“衛星定位+人工智能”為雙引擎,將智能網聯汽車打造成一個充滿智慧的移動空間。其核心產品,不僅能實現車道厘米級精準導航,更能實時解析路況、預判潛在風險,賦予車輛“主動思考”的智慧。此外,車輛即便在沒有基站信號覆蓋的山區、無人區等偏遠地帶,或者災害現場等特殊情況下,也可實現高精定位、衛星電話等功能,為戶外探險、應急救援等場景提供安全保障。
北斗智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 李冠群:當前,我們的核心產品已經累計搭載超過了200多款的主流車型,年規劃產能達到了500萬臺。
重慶將打造千億空天信息產業集群

當前,重慶空天信息產業正加速起步,根據部署,2030年,重慶將全面建成衛星互聯網綜合應用示范區,形成千億級空天信息產業集群。
我國如何打造空天信息產業鏈?
面對空天信息產業爆發式增長的新風口,我國如何打造空天信息產業鏈?
目前,國內多地都在加速布局:
北京明確“南箭北星”產業布局,將衛星互聯網定位為經濟新增長極;
深圳則著力打造“衛星+”產業鏈;
海南已形成衛星遙感、北斗導航、衛星通信、運載火箭、測控等一體的商業航天產業鏈。
濟南則以低空經濟為抓手,聚力打造空天信息產業。
無人機巡檢破解燃氣人工巡檢難題
在城市燃氣安全檢測中,常因部分住戶長期外出等原因導致“到訪不遇”,從而出現安全隱患監管盲區,這一直是困擾傳統人工巡檢的痛點。 在山東濟南,一項無人機技術與民生服務創新融合的新應用,破解了這一難題。技術人員通過無人機搭載激光甲烷探測儀,就可以實現對目標住戶的燃氣泄漏檢測,耗時僅需30秒。

濟南低空經濟發展集團無人機事業部技術員 王春陽:巡檢結果實時上傳,如果出現泄露工單,它可以進行一鍵反饋,并且將處理工單下發至最近的服務站,進行相應的處置。飛行過程中嚴格按照相應的隱私處理,不進行拍照,只采集甲烷濃度數據。
濟南低空經濟實現多場景應用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濟南低空已實現了多場景應用,其中,無人機作業實現了醫療樣本轉送、農林噴灑、智能巡檢等40余類場景全覆蓋。直升機作業已廣泛應用到農業飛防、航空救援、森林防火等場景當中。

為推動低空經濟發展,濟南市還在構建低空空域信息的智慧中樞。濟南數字飛行管理服務平臺搭建的“天地空”立體感知網絡,不僅將低空目標識別準確率提升至95%,還可實現萬架次目標同步處理與30秒智能決策響應。
以人才之力
助力空天信息產業騰“空”而起
大力發展空天信息產業,重點在于做好科技研發攻關,而攻關的關鍵正是人才。如何聚集產業人才,打造空天信息產業集群的中堅力量?很多高校都在探索。
在山東,我國首所以“空天信息”命名的高等院校——空天信息大學正在加緊籌建,主要致力于培養空天信息領域高端人才。

2023年起,已與山東大學等高校在控制科學與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三個學科領域展開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
2024年起,與山東科技大學等高校,在信息與通信工程、軟件工程、電子信息等七個學科領域已開展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
預計,明后年將迎來首屆本科生。目前,學校已與中國科學院空天院共建衛星制造、量子通信等9個實驗室。

在重慶,職業教育正成為空天信息產業人才的“孵化器”。對接空天信息產業需求,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近三年專業動態調整率達到15%,新增了衛星通信與導航技術、航天裝備精密制造技術等專業,申請增補了衛星互聯網、航天器數字化工藝設計等與航天和地方產業同頻發展的專業。同時,圍繞衛星總體裝配、航天電子儀器儀表裝配等12個航天核心崗位,學校還與重慶航天火箭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展開校企合作,根據企業一線真實崗位需求,構建學生的能力圖譜。
聚才成鏈 逐夢空天
空天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衛星及應用、空天新材料、低空經濟等領域巨大的人才需求,正在推動高等教育體系變革。
北京郵電大學,正與華為共建空天地一體化通信實驗環境,搭建起校企協同平臺。
西北工業大學實施了“總師型”人才培養計劃,讓學生參與到空天信息相關國家專項課題中,加速成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則成立了未來空天技術學院,由探月工程總設計師領銜,在真實項目中進行本碩博貫通培養。
在教育部發布的《2025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申報材料公示》中,全國有120所高校申報了“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
在這場“向天空要發展”的競逐中,高校正以強大的人才之力為空天信息產業提供核心引擎。空天信息產業是未來產業的典型代表,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是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業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選擇。
我國空天信息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在哪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肥創新研究院院長馮文全分析,我國空天信息產業未來發展關注下面幾個方向↓
加快衛星互聯網建設
我國對衛星星座的組網,正在加快全球覆蓋和高速的數據傳輸,推動衛星通信和未來的6G融合,來提升在邊遠地區,包括海洋上的網絡覆蓋能力。

北斗導航系統升級
北斗導航系統已經組網并提供服務,下一步還要繼續支持它的關鍵技術攻關,進一步提升定位精度和智能化水平。在交通、物流、農業、應急救援這些領域進一步拓展北斗導航系統的應用。
遙感技術應用拓展
繼續支持分辨率的提高和數據處理能力,使得我們高分系列的衛星在自然資源領域、環境監測、農業管理等領域,推動遙感數據與人工智能相結合。

大力發展商業航天
國家正在鼓勵推動商業航天,通過商業航天這種模式降低成本,推動火箭可回收技術的應用。
推動衛星通信導航遙感數據融合
推動衛星通信導航遙感數據的融合,提升空天信息產業的智能化和協同化水平。

打造空天信息產業集群
大力打造空天信息的產業集群,支持衛星載荷設計、地面設備制造、數據應用等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發展。

總的來講,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和技術創新,推動我們國家的空天信息產業向規模化、商業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目標是建成全球領先的空天信息基礎設施,服務國家的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