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經濟帶橫貫東西、承接南北、通江達海,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重點。區域協同融通是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
近年來,湖北站位全國區域協調發展大局,深化區域協同融通,取得顯著成效。一是著眼為支點建設當好開路先鋒,聚力打造新時代“九州通衢”,加速重塑陸海空三條“絲綢之路”的樞紐優勢,圍繞“鐵水公空、多式聯運”,加強交通重大項目的建設和謀劃,進一步強化中部大通道大樞紐格局,鏈接更多發展要素,激活區域經濟新活力。二是著眼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聚力做強鄂湘贛“鄰里圈”,以武漢都市圈、長株潭都市圈、南昌都市圈為重點,加強鄂湘贛三省協作,形成“4+X”省會城市合作模式。三是著眼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聚力做活區域合作“發展圈”,進一步密切沿長江省市合作,深化鄂港合作、京堰協作,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等區域合作更加緊密。
做好“深化區域協同融通”這篇大文章,既需要加強實踐探索,更需要跟進和強化理論支撐。為更好地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強化湖北戰略支點功能,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充分發揮智庫優勢,于1987年首提“中部崛起”的構想,相關論點被湖北省委、省政府采納。20世紀80年代開始關注長江經濟研究,20世紀90年代開展了對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的戰略問題的研究;相繼參與起草國家級規劃《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以及《湖北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總體規劃(2009—2020年)》《湖北漢江生態經濟帶開放開發總體規劃(2014—2025年)》等省級規劃;自2015年起連續10年在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報告》;2018年在全國較早地出版了《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指數報告》;2011年7月,成立了全國首家“長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持續向省委、省政府和國家有關部門提供智庫支持。
“十五五”時期,立足國家發展大局,深入推動區域協同融通,才能形成國家發展的強大勢能。為進一步強化湖北戰略支點功能,必須緊扣“協同融通”,以高水平協同聯動形成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整體合力。
作者:王金華(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城鄉融合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