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4%的受訪企業在生產時遇到過高粘棉花引發的問題,造成的平均成本損失高達11.2%,在當前棉紡織行業利潤普遍低于5%的情況下,企業遭遇高粘性棉花問題,極易陷入利潤虧損困境。” 近年來,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與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聯合對棉紡織企業開展的調查結果表明,高粘性棉花已成為棉紡織行業主要痛點。
高粘性棉花是指在紡織生產中容易粘附在設備表面的棉花,主要是由棉纖維表面的糖分所引起。高粘性棉花在紡織生產中,會逐漸積聚,纏繞設備部件,嚴重時會堵塞設備,導致設備停機,破壞生產。不僅影響企業的生產效率與產品品質,引發客戶大量投訴,而且迫使企業采取額外處理措施,導致企業成本攀升、經營壓力加劇。
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方面表示,目前市場棉花貿易前并沒有針對棉花粘性程度的統一檢測,導致交易時棉花粘性程度處于“盲盒”狀態,企業無法發現高粘性棉花,粘性高低無法反映在價格中,企業購買高粘性棉花產生的損失只能自行承擔。
調查顯示,棉紡織企業對解決高粘性棉花問題訴求強烈,超過80%的企業支持在棉花公證檢驗中開展棉花粘性檢測,在檢驗證書中加入粘性結果。這樣可以在市場交易時拆開“高粘性棉花”的盲盒,降低交易成本。而且可以為紡織企業生產階段粘性棉花風險控制提供參考,趨利避害。
據了解,針對這種情況,市場監管總局于2024年底下達了《棉花粘性快速分級檢驗技術在公證檢驗中的應用研究》科技計劃項目,指導在公檢中增加粘性指標快速分級檢測。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作為該項目的牽頭單位和全國棉花公證檢驗的組織實施單位,積極安排部署,聯合行業協會、高校等單位開展棉花粘性快速分級檢測技術研究項目,致力于研究棉花粘性快速分級檢測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將粘性指標納入國家棉花公證檢驗中。各地纖維質量監測機構積極響應,開展棉花粘性快速分級檢驗技術在公證檢驗中應用研究,購入相關測試儀,加大對檢驗檢測人員培訓,幫助企業擺脫痛點,提升核心競爭力,助力棉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網記者 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