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是無序放任,“管”也不是簡單驅趕。“疏堵結合、服務前置”的菜攤管理方式,實現了農民安心賣菜、市民方便買菜、市容整潔有序的多方共贏
冬日將至,天氣漸冷。一些城市的街頭巷尾,一輛輛滿載白菜、蘿卜、大蔥的農用車次第排開,熙熙攘攘的人流與蔬菜的清香交織,構成一幅幅充滿煙火氣的動人場景。
在黑龍江哈爾濱市香坊區和平路街道,大集辦得紅紅火火,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一站式囤菜。吉林長春市綠園區,10處統一標識的蔬菜銷售點現身背街小巷,每個點位的服務亭還配備了飲用水、充電寶和推車等物品。
小小菜攤,一頭牽著市民生活,一頭系著農民生計。在一些地方,囤菜不僅是很多家庭的過冬準備,更是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感記憶和節令儀式。規范設置的售賣點,為市民囤菜帶來方便,也為快節奏的生活保留了一份與過往同步的從容。
對農民來說,蔬菜銷售是增收的重要渠道。過去,農民進城賣菜常常要“打游擊”,既影響市容,又難穩定經營;如今,多地科學設置臨時銷售點,劃定區域、規定時段,有助于解決“賣菜難”問題,也體現了城市對勞動者的尊重與關懷。
更多創新探索,在煙火氣中傳遞著城市的溫度。內蒙古興安盟舉行秋菜定向賽,將農事體驗與體育競技巧妙結合,在文旅體融合發展中為傳統產業注入新活力。重慶南川區的“潮汐攤區”構建起“城管、街長、攤位長”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這種模式更走向全國,目前已有100多個城市設立超10萬個“潮汐攤位”。
“放”不是無序放任,“管”也不是簡單驅趕。“疏堵結合、服務前置”的菜攤管理方式,實現了農民安心賣菜、市民方便買菜、市容整潔有序的多方共贏,展現了城市治理中的人文關懷與柔性智慧。
冷天的菜攤,城市的溫暖。一個攤位,也是一扇觀察民生福祉、感知政策溫度的窗口,彰顯著城市管理于細微處見真章的為民初心,是人民城市理念樸實而動人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