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難是城市治理中的共性問題,也是“城市病”中的頑疾。記者近期在江蘇、安徽、貴州等地采訪發現,為應對汽車保有量激增帶來的停車位不足問題,不少商場、住宅小區引入了機械停車庫。然而,這類設施在實際應用中卻普遍面臨“不好用、難拆除”的尷尬處境。
實用性差、體驗不佳
車主吐槽不斷
今年8月,西部某小區因機械車位占比過高、車位狹窄難用,引發近百名準住戶集體要求退房,并多次前往售樓部維權。
“賣房時說有少量機械車位,現在發現90%以上都是”“2米寬的車根本停不進1.9米的位置”……業主們反映,該小區C區、D區總戶數為2426戶,機械車位卻高達2373個,且寬度普遍不足。他們要求開發商整改車位或退房。
記者采訪發現,這類兩層升降橫移式機械停車板靠著鏈條和軌道,原本可讓只能停3臺車的地面停下5臺車,但現實中大部分只有一層日常還在使用,二層閑置情況比較突出。
在南京一家三甲醫院停車場,記者看到地面一層機械車位擁擠不堪,二層卻空空蕩蕩。現場保安表示,二層車位高度有限,無法停放大型SUV,且車主普遍不愿自行操作,認為升降麻煩、碰撞風險高。
在安徽省合肥市一家購物中心負一層停車場,普通劃線車位一位難求,而機械車位卻冷冷清清,操控設備處于斷電狀態,積滿灰塵。
不少車主寧愿違停也不愿使用機械車位。某機械車位規格銘牌顯示,其限長5米、寬1.9米、高1.55米,重量不超過2噸。多位車主表示,停車過程考驗駕駛技術,間距狹窄易導致輪轂、后視鏡剮蹭,上下車也十分不便。
根據行業公開資料,機械車位分升降橫移式、垂直循環式、塔庫式等,不同設備價格差異大。常見的二層簡易升降橫移式車位相對低廉,算上設備價、安裝價等費用,目前市場行情1個車位約在1.2萬元至2.6萬元之間。
盡管開發單位前期投入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元,建成后設施利用率卻普遍偏低。“大量機械車位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陷入用不上又拆不掉的困境。”安徽省物業管理協會業主事務工作委員會主任凌德慶表示。
標準滯后、管理脫節
使用率持續走低
受訪人士指出,機械車位之所以飽受詬病,與其建設初衷僅為應付驗收有關。一些建設方為滿足各地對房建項目車位配比的要求,往往以減少地面開挖、增加機械車位的方式湊數。后期運營中主要存在三大問題:
一是尺寸標準嚴重滯后。目前適用的《車庫建筑設計規范》為2015年發布的行業標準,建議小型車外廓尺寸為總長4.80米、總寬1.80米、總高2.00米。記者在多地走訪發現,即便放寬至“長不超5米、寬不超1.85米、高不超1.55米、重不超2噸”,對部分大型新能源汽車仍不適用,且難以滿足充電需求。今年7月,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在回應新能源汽車停不進機械車位問題時表示,隨著大尺寸車型銷量占比提升,亟須加強汽車制造與車庫建設相關標準的對接適配。
二是操作門檻成為“攔路虎”。機械式停車設施屬于特種設備,需專人操作并定期維護。記者在貴陽逸天城等配有專業操作人員的車庫看到,二層車位使用率較高。操作人員表示,一人通常可管理20至50個簡易升降類車位,但小區在上下班高峰期集中停放需求大,設備升降效率低,難以應對。此外,部分停車場保安未經過專業培訓或取得相關資質。此前,多地法院曾審理因機械車位操作不當引發的車損糾紛。2023年11月,廣州市海珠區財智大廈全自動機械立體停車庫發生高處墜落事故,造成1人死亡。根據市場監管部門規定,機械車位應每兩年報檢一次,停用也需辦理報停手續。2023年,北京星河城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就因千余個機械車位未定期檢驗被處罰。
三是隱形運營成本高導致“用不起”。機械車位可通過購買或租賃方式使用。福億滿車庫回收服務商一名經理透露,目前以出租為主,多見于醫院等停車收費較高的場所。小區或寫字樓若配備專人管理,加上年檢和維保費用,總體并不劃算。他還指出,不少機械車位僅為滿足樓房交付驗收要求,驗收通過后便無人管理,長期使用后部件易腐蝕,存在安全隱患。
從“建了就行”到“建了能用”
多地探索破解路徑
受訪人士認為,城市停車難題不應以“僵尸車位”應付。隨著城市發展和停車技術進步,機械車位低效利用的狀況亟待改變,只有提升停車資源使用效率,才能滿足群眾的需求。
首先,應及時修訂行業標準。“現行國標已實施十年,隨著汽車行業快速發展,標準明顯滯后。”貴州一名停車場管理部門干部表示。江蘇工信、住建等部門也呼吁國家層面推動立體車庫建設標準修訂,引導安裝尺寸更大、承重更強的設備,適應大型新能源汽車停車需求。
其次,應嚴格把關建設規劃。2025年6月,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停車設備工作委員會等發布的《2024年中國停車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20年以來,機械式停車設備年銷售總額和新增泊位數連年下滑,2024年新增泊位數不及2020年的一半。廣州、杭州等地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已發文明確,新建建筑原則上不應采用機械停車形式。凌德慶等人認為,機械車位是特定時期的產物,如今在停車市場中已基本被淘汰。多地實踐表明其不僅使用體驗差,維護成本也高,多數地區已不再鼓勵建設或停止審批。如確有需求,應在規劃審批階段評估其實際適用性。
最后,應鼓勵拆除或升級改造。目前,國內已有部分城市小區從使用便利性出發,拆除機械停車庫,重新劃設地面車位。安徽一名社區干部表示,根據《物業管理條例》,機械車位的拆除或改造需經一定比例業主投票表決,但業主共識難以形成,開發商配合意愿也不強。貴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住房保障和物業管理處處長溫俊等人建議,拆除協商應充分發揮業委會、居委會、物業、開發商、街道和政府部門等多方作用。此外,可出臺專項政策支持升級改造。例如,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關于規范機械式停車設備建設更新的指導意見》提出,規范新增設備建設,鼓勵既有設備更新改造,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不超過30%的固定資產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