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天下之大本也。”農業農村現代化,關系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全局與成色。在鄉村振興征程中,鐵路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京原線6437/8次公益慢火車,串聯起京冀晉三地,成為了山區人民的幸福列車。每天傍晚,6437次列車都會從北京西站出發,歷時7小時18分鐘,跨越252公里、上百個橋梁隧道,蜿蜒穿行在太行山腹地。它站站停靠,不僅是通勤車、探親車,更是“旅游專列”。它把旅客“引進來”,讓城市的游客走進山區,領略云居寺、十渡、野三坡、百里峽、白石山等京冀眾多景點的自然風光;也讓偏遠山區村民“走出去”,為他們出行、打工、上學、就醫提供了便利。開行50多年來,滿載著為民情懷,承載著沿線居民的夢想駛向遠方。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6437次慢火車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讓老百姓有活干、有錢賺,收入也隨之提高。曾經寂靜的小山村,因為這趟慢火車變得熱鬧起來,農家樂、民宿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村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這正是城鄉融合發展的生動體現,也是鐵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政治擔當和責任擔當的具體實踐。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這趟慢火車的背后,離不開列車員、站務員、火車司機等無數鐵路職工的堅守與付出。特別是北京車輛段量身定制的標準化作業流程,為列車設備設施質量安全穩定保駕護航。列車每次運行結束,檢車員隊伍便立刻投入工作。從車輪、車軸等關鍵部件,到車門、座椅、空調、茶爐,再到最后的出庫聯檢,整個流程環環相扣,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修車想著坐車人”的理念,為的都是一個共同的目的:行車更安全,旅客更舒坦。(顧超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