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3日訊(記者 成琪)近日,中國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報告(2025)在2025年中青年學者文旅經濟研討會上正式發布。本次報告由北京京和文旅發展研究院、新華網文化產業研究院聯合編制,依托于2023年北京京和文旅發展研究院發布的“省級文旅經濟指數”研究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形成了中國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指標體系,通過資源稟賦、產業活力、新質動能、社會生態4個維度、對全國31個省區市以及省會城市、副省級以上城市的文旅經濟發展質量進行了系統評估。
根據得分,中國省級文旅經濟發展水平測算結果可劃分為三個發展梯隊。浙江、北京、廣東、江蘇、四川、上海、山東、湖南、福建、湖北位列全國前十。第一梯隊為創新引領極,浙江、北京、廣東、江蘇、四川省、上海市得分均高于90分。東部地區省市具有著強大的經濟發展優勢,更是文化和旅游創新發展的風向標。2024年,浙江、北京、廣東、江蘇、上海五省市GDP總量占全國比重超過40%,強大的經濟實力為文旅產業提供了充足的消費市場、基礎設施投入和創新資源支撐,使其成為全國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風向標”。第一梯隊省市不僅在傳統資源稟賦和產業規模上基礎雄厚,更在新質動能培育方面表現突出,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程度較深,文旅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活躍,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現代產業生態體系。
分維度來看,資源稟賦維度,課題組在指標設計過程中強調基礎優勢與轉化效能并重。得分結果前五位分別是浙江省、北京市、廣東省、江蘇省、福建省。產業活力維度側重市場內生動力與政策雙輪協同發展,浙江、廣東、北京、四川、江蘇排在前列;新質動能維度,浙江省、廣東省、北京市、福建省、上海市位居前列,研究發現,當前數字化賦能已成為提升區域文旅新質動能的普遍路徑。社會生態維度,在共同富裕理念下,惠民實效成為重要標尺,文旅惠民邁向品質服務體驗新階段。北京市、浙江省、江蘇省、廣東省、湖南省在此維度上評分位居全國前列。
文旅經濟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形成的經濟形態。是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資源依賴與創新驅動并重、產業關聯度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強等顯著特征。報告認為,當前我國文旅經濟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與深度轉型期,發展環境、發展態勢、格局與角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從宏觀貢獻看,文化旅游業正逐漸成為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支柱產業,在穩增長、擴消費、促就業、惠民生等方面的綜合效應日益凸顯。2025年以來,提振服務消費、擴大文旅消費成為國家政策中的高頻詞,我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46.1%,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增長空間。當服務消費已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文旅消費在其中既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也在文化技術交融的時代趨勢中呈現出新的特點。
報告認為,展望“十五五”,文旅經濟發展將呈現更加鮮明的時代特征。在發展導向方面,從流量至上轉向人民至上與價值引領;在發展動力方面,從資源依賴轉向創新驅動與新質生產力;在發展模式方面,從粗放擴張轉向可持續發展;在體制機制方面,從政府主導轉向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在發展保障方面,從多頭管理轉向系統統籌與安全韌性。因此,中國文旅經濟正行進于一個規模持續壯大、結構深度優化、動能加速轉換、政策紅利充分釋放的新周期。